目前位置:芳療師知識庫芳療百科5個調香的小撇步

調香是一門藝術,它結合了氣味、創造力和個人風格,帶來了無限的想像和可能性。對於渴望在調香的世界中探索的人來說,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和驚喜。在前面幾篇文章的介紹中,你可能已經了解調香的基礎知識,現在想要嘗試動手調香,卻在實作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小問題嗎?雖然有些問題有替代方式解決,但你是否會想找尋更快更好的方式呢?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芳療師才知道的5個調香的小祕技:


回顧前面的文章:

一張圖搞懂調香的前中後調配比調香步驟大公開

 

一、三角玻璃量杯清潔

小玻璃缽、玻璃量杯、聞香試紙是基本的調香道具,材質通常會選擇不具腐蝕性的玻璃或陶瓷,而三角量杯的底部總是不容易乾,這時可以利用餐巾紙的吸水力,用「筷子」或「吸管」將餐巾紙捲起來,伸進玻璃量杯內「旋轉擦拭」,就可以把底部的水分擦乾,這樣也方便立即調香。

 

二、沒有量杯如何調香

直接將精油滴進茶瓶內

當調香手邊沒有量杯、缽時,可以將精油直接滴進茶瓶內,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精油殘留在器具裡面,尤其在「調香的量沒有很多」或「使用昂貴的精油」時,這個方式比較不浪費,並且可以省去洗器具的步驟。但如果你很注重儀式感、講究嚴謹的調配方法、滴精油到一半容易忘記滴數的人就不適合。

萬一不小心多滴幾滴精油

另外在滴精油這個步驟時,很多新手會擔心:「如果不小心手抖,不小心多滴幾滴會怎樣嗎?」其實影響不大。因為精油瓶內的「滴管管徑」大小的差異,再加上每款精油「濃稠度」的不同,精油瓶每次滴出來的量都會有一點小誤差。所以 1mL 約等於 20 滴,只是一個大概的平均數據,只要誤差不要差到10幾滴以上就沒有問題!

透過體溫融合精油

完成後我們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方法,幫助精油均勻融合:利用手的溫度輕輕搓揉精油瓶。若擔心融合不均勻可以再多搓揉幾下、輕微晃動,要特別注意的是一般不需透過強烈的搖晃讓精油融合。

 

三、濃稠精油的融化方式

調香所使用的配方中,有時會使用到濃稠狀的精油,例如:癒創木、沒藥、樹脂類…等,以及部份原精是濃稠狀的,想要讓濃稠的精油滴出來,用力地搖晃瓶身是沒什麼效果的,那麼可以透過什麼方式融化精油呢?其實加熱是最直覺的方式,以下提供三種方式:

1.隔水加熱

看到隔水加熱,大部分的人會有「加熱會不會破壞化學結構」的疑慮。我們以甜橙來舉例,它是透過低溫壓榨的萃取方式獲取精油,對精油來說60~70度是低溫,而透過蒸餾方式動則100度以上的溫度,所以60度內對化學結構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差異,因為他們在萃取時都經歷比60度還要高的溫度,所以隔水加熱或放進溫水中,只要溫度控制在60度內就可以。

2.恆溫擴香石

可以使用插電型的加熱型擴香道具,例如:恆溫擴香石。可以保持一定的溫度在60度以下,就可以不用擔心會變質,只是時間稍微要等久一點。但是不建議使用「蠟燭」這種的加熱型擴香道具,除了因為蠟燭的燃燒溫度比較高、無法掌控燃燒的溫度之外,蠟燭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,尤其家中小孩、貓狗不小心打翻的話,因為精油屬於易燃物,接觸到蠟燭的火源很快就會燃燒起來。

3.體溫

如果覺得上述這些都很麻煩,手邊也沒有這些道具時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利用體溫融化,透過滾動方式搓熱瓶身,但這種方式效率比較不佳,需要等待比較久的時間,有時候在天氣冷時甚至沒有效果。

 

四、濃稠精油不適合滴管蓋

除了上述的加熱方式,有些濃稠的精油像是:岩蘭草、薑(CO2)…等,透過「開瓶器」打開後就比較好使用了,這時適合把精油的蓋子替換成滴管蓋嗎?因為精油黏稠的特性會使滴管會吸不進去,反而吸附在滴管外面的精油比內部還要多,也比較不易掌控吸附的量,所以不建議這樣做。

 

五、輕鬆開「滾珠瓶」塞子

打開滾珠瓶的內塞常見的做法是:利用「剪刀」或「開瓶器」打開內塞,但其實不用這些工具,有一個超簡單的方式就能順利打開內塞:那就是利用「滾珠瓶的上蓋」就可以掀開內塞,當然要多練習幾次才會順手,有興趣的話可以拿起手邊的滾珠瓶試試看吧!

看完上述5個芳療師才知道的調香小撇步,讓你在調香的過程中不再遇到困擾,能順利的完成調香成品。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調香的知識別忘了繼續關注我們,期待與你分享更多!

 

❣️不只給你調香公式,更教你調香的藝術!突破經典調成你的專屬香氣!

歡迎參考《精油調香學》👉🏻課程了解

 

國際知名芳療證照推薦:

IFA英國國際芳療雙證班👉🏻課程了解

NAHA美國國際芳療初階班👉🏻線上課程了解

NAHA美國國際芳療初階班👉🏻實體課程了解